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越西县,有一支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队伍——越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简称“越西县疾控中心”),作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机构,越西县疾控中心承担着疾病监测、防控、应急响应和健康教育的重任,为当地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,本文将深入探讨越西县疾控中心的职能、成就、挑战及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要意义,展现其作为健康“守门人”的独特价值。
越西县疾控中心的职能与使命
越西县疾控中心成立于2003年,是县政府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,主要职责包括传染病防控、慢性病管理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、健康教育与促进等,中心下设流行病科、免疫规划科、检验科、健康教育科等多个部门,形成了覆盖县、乡、村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。
在传染病防控方面,中心通过疫情监测、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接种等手段,有效控制了艾滋病、结核病、乙肝等地方高发疾病,越西县曾是凉山州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区域,通过疾控中心的综合干预措施(如免费筛查、抗病毒治疗和社区宣传),近年来新增感染率显著下降,在免疫规划工作中,中心每年为超过万名儿童提供疫苗接种服务,确保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%以上,筑牢群体免疫屏障。
成就与亮点:从抗疫到健康扶贫
越西县疾控中心在多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,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中心迅速启动应急机制,承担了疫情监测、核酸检测、密接追踪和隔离点管理等任务,通过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和多部门协作机制,越西县实现了本地病例零扩散,为凉山州的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中心在健康扶贫领域表现亮眼,越西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,公共卫生资源匮乏,疾控中心通过“健康扶贫工程”,为贫困人口提供免费疾病筛查、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服务,针对当地高发的包虫病、碘缺乏病等地方病,中心联合乡镇卫生院开展专项防治,累计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,这些努力不仅降低了疾病负担,也为越西县2020年脱贫摘帽提供了健康支撑。
挑战与困境:资源短缺与基层短板
尽管成就显著,越西县疾控中心仍面临诸多挑战,资源不足是核心问题,中心人员编制有限,专业技术人员短缺,尤其是流行病学和检验检测领域的高学历人才匮乏,设备方面,虽然近年政府投入有所增加,但相比发达地区,实验室设备和信息化水平仍较落后,影响疫情响应效率。
基层网络薄弱,越西县地处山区,乡村分布分散,部分村级卫生室设施简陋,村民健康意识较低,疾控中心虽通过“县带乡、乡管村”模式推动工作,但乡村医生的专业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覆盖仍存在差距,在慢性病管理中,乡村地区的血压、血糖筛查率仅为60%左右,低于国家平均水平。
公共卫生经费依赖上级拨款,自主筹资能力弱,中心常年面临预算紧张问题,制约了长期项目(如心理健康服务、职业病防治)的开展。
科技赋能与乡村振兴
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,越西县疾控中心迎来新发展机遇,中心正推动数字化转型,例如建立全县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,实现疫情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,通过远程医疗协作,与省、市疾控中心联动,提升疑难疾病诊治能力。
人才建设也是重点,中心计划通过“定向培养”和“人才引进”政策,吸引更多医学毕业生加入,并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,健康教育将更注重本地化,例如用彝语制作宣传材料,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健康素养。
越西县疾控中心将继续以“预防为主”为方针,深化医防融合,探索“疾控+医疗”一体化服务模式,为越西县的健康事业注入新动力。
越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虽小,却承载着守护30万越西人民健康的重任,从传染病防控到健康促进,从抗疫前线到扶贫一线,中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在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,越西县疾控中心的经验与挑战也为其他偏远地区提供了借鉴,唯有持续投入资源、强化基层网络,才能筑牢健康中国的基石,让每一个角落的人民都能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