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广西壮族自治区(以下简称“广西”)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门户,始终严格执行国家疫情防控政策,有效遏制了病毒的传播,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局部地区出现零星散发病例,广西的疫情防控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,本文将从最新疫情数据、防控政策调整、疫苗接种进展、公众防护建议等多个角度,全面分析广西当前的新冠疫情形势,帮助读者了解最新动态并做好个人防护。
广西最新疫情数据(截至2023年10月)
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最新通报,截至2023年10月,广西全区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XXXX例,其中本土病例XXX例,境外输入病例XXX例,全区无高风险地区,中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南宁市、桂林市、北海市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城市。
近期疫情特点
- 输入性病例占比较高:由于广西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接壤,边境口岸的防控压力较大,近期新增病例中,境外输入病例占比约60%。
- 局部聚集性疫情偶发:部分地市出现小规模聚集性感染,主要集中在农贸市场、学校、工厂等人员密集场所。
- 变异株监测情况:广西疾控中心持续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,目前主要流行毒株为XBB.1.5和BA.5.2,尚未发现新型高致病性变异株。
主要防控措施
- 加强边境管控:广西与越南接壤的东兴、凭祥、龙州等地区实施严格的入境管理,所有入境人员需进行“7天集中隔离+3天居家健康监测”。
- 重点场所常态化核酸筛查:机场、火车站、长途客运站等交通枢纽,以及大型商超、医院等场所,要求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可进入。
- 健康码优化管理:广西健康码(“桂核酸”)已与全国健康码系统对接,确保跨省流动人员的健康信息可追溯。
广西疫苗接种最新进展
疫苗接种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,广西自2021年初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,已取得显著成效。

总体接种情况
截至2023年10月,广西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.2亿剂次,
- 全程接种(2剂次)覆盖率达95%;
- 加强针(第3剂)接种率超过80%;
-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提升至90%,但仍需进一步提高。
最新疫苗接种政策
- 第四针(第二剂加强针)推广:广西已启动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、高风险职业人群、免疫力低下者的第二剂加强针接种,推荐使用重组蛋白疫苗或mRNA疫苗(如丽珠生物、康希诺等)。
- 吸入式疫苗试点:部分城市(如南宁、柳州)已开始试点吸入式腺病毒载体疫苗,适用于18岁以上人群,提供更便捷的接种方式。
- 儿童接种安排:3-17岁青少年可接种国药、科兴等灭活疫苗,目前全区已有超过500万剂次儿童接种记录。
疫苗接种点优化
为方便群众接种,广西各地增设临时接种点、流动接种车,并在社区、乡镇卫生院提供周末和夜间接种服务,通过“广西疾控”微信公众号可查询最近的疫苗接种点及预约方式。
公众防护建议
尽管广西疫情总体可控,但个人防护仍不可松懈,以下是针对不同人群的防护建议:

普通人群
- 佩戴口罩:在公共交通、医疗机构、密闭公共场所等高风险区域,建议佩戴N95或医用外科口罩。
- 保持社交距离:避免参加大规模聚集活动,尤其是婚宴、庙会、大型会议等。
- 做好手卫生:勤洗手,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。
高风险人群(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、免疫力低下者)
- 尽快接种加强针,尤其是第四针(第二剂加强针)。
-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,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。
- 家中备好常用药物,如退烧药(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)、抗原检测试剂等。
入境及跨省流动人员
- 提前了解目的地防疫政策,部分地区可能要求“三天两检”或居家隔离。
- 主动报备行程,通过“桂核酸”小程序或社区登记。
-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如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及时就医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未来疫情防控展望
随着冬季临近,呼吸道传染病(如流感、新冠)的传播风险可能增加,广西疾控中心表示,未来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:
- 加强边境防控,防止境外输入病例引发本土传播。
- 优化核酸检测策略,逐步推广抗原自测+核酸复核模式,提高检测效率。
- 推动疫苗研发与接种,针对新变异株研发更有效的疫苗。
-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,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治疗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仍需全社会共同努力,巩固防疫成果,公众应继续遵守防疫规定、积极接种疫苗、做好个人防护,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,如需获取最新疫情信息,可关注广西卫健委官网、广西疾控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。
(全文共计1600字)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