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和季节性流行,许多人在感染后第一反应往往是:“该吃什么药?”网络上信息杂乱,不少人盲目跟风购药,甚至滥用药物,导致健康风险大增,本文将基于权威医学指南和临床实践,详细解析新冠感染的合理用药方案,并提醒常见误区,帮助大家科学应对。
新冠感染后,用药的核心原则是什么?
首先必须明确,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即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可通过自身免疫力逐渐康复,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症状、降低不适感,而非“杀死病毒”,用药的核心原则是:对症治疗、避免过度、谨慎联合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》均强调,无症状或轻症患者无需抗病毒治疗,只需注意休息、加强营养、多喝水,并根据症状选用适当药物。
对症药物选择:不同症状用什么药?
-
发热/头痛/肌肉酸痛
- 推荐药物: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、布洛芬。
- 注意事项:两者择一即可,不可同时使用,以免加重肝脏或肾脏负担,服药间隔需遵循说明书(如对乙酰氨基酚每4-6小时一次,24小时内不超过4次),儿童孕妇首选对乙酰氨基酚。
-
咳嗽
- 干咳无痰:可选右美沙芬、福尔可定等镇咳药。
- 咳嗽有痰:建议使用氨溴索、乙酰半胱氨酸、愈创甘油醚等祛痰药,帮助痰液排出。
- 注意:不推荐镇咳药与祛痰药联用,否则可能抑制排痰,加重感染。
-
鼻塞/流涕
可选用氯苯那敏、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,或伪麻黄碱等减充血剂(高血压患者慎用)。
-
咽痛
可用含片(如西地碘含片)、淡盐水漱口,或使用喷雾剂(如开喉剑喷雾剂)。
-
腹泻/恶心
蒙脱石散可缓解腹泻,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。
抗病毒药物:谁需要用?怎么用?
并非所有新冠感染者都需要抗病毒药,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奈玛特韦/利托那韦(Paxlovid)、阿兹夫定、莫诺拉韦等,但仅适用于高龄、有基础病(如心脑血管疾病、慢性肺病、糖尿病)或免疫缺陷的高风险人群,目的是降低重症率。
- Paxlovid:应在症状出现5天内使用,需注意与多种药物(如降脂药、抗凝药)存在相互作用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。
- 阿兹夫定:适用于普通型新冠成人患者,但妊娠期、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重要提示:抗病毒药物为处方药,不可自行购买使用,需经医生评估后开具。
中药/中成药:如何合理选择?
中医药在新冠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需辨证施治:
- 发热伴咽痛:可选连花清瘟胶囊、金花清感颗粒。
- 恶寒发热伴周身酸痛:可用荆防颗粒、宣肺败毒颗粒。
- 乏力伴胃肠不适:推荐藿香正气胶囊/水。
注意:中成药不宜与西药退烧药同时服用,至少间隔1小时,避免肝损伤。
常见用药误区:这些坑千万别踩!
-
盲目囤药、叠加用药
有些人同时吃多种退烧药、感冒药,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,例如对乙酰氨基酚超量可引起急性肝损伤。 -
迷信抗生素
新冠病毒是病毒,抗生素(如阿莫西林、头孢)仅对细菌有效,除非合并细菌感染,否则无效且可能引发耐药性。 -
预防性用药
目前没有证据支持药物可预防新冠,盲目服用抗病毒药或中成药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。 -
轻信“网红神药”
某些海外代购药品未经过国内临床验证,有效性和安全性未知,不建议自行使用。
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
- 孕妇:首选对乙酰氨基酚退烧,避免使用布洛芬、阿兹夫定等药物,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。
- 儿童: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,避免使用阿司匹林(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)。
- 慢性病患者: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感冒药中的成分(如伪麻黄碱可能升血压),并密切监测原有疾病指标。
除了吃药,还能做什么?
- 加强营养:保证优质蛋白(蛋、奶、肉)和维生素摄入,多喝温水或电解质水。
- 充分休息:避免劳累,减轻身体负担。
- 监测病情:若出现高烧持续3天不退、呼吸困难、胸痛、意识模糊等警示症状,立即就医。
应对新冠感染,科学用药的核心是“对症”而非“堆药”,在轻症情况下,合理使用非处方药缓解症状即可,切勿盲目追求抗病毒治疗,保持良好心态和健康生活方式同样重要,如有疑问,应及时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下门诊咨询专业医师,切勿自行诊断用药。
最好的“药物”永远是免疫力,而科学用药只是辅助它战胜病毒的工具。